通识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通识教学部>通识快讯> 信息正文

通识教育创新与国际社会发展

——记通识教学部教师参加第四届通识教育与当代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时间:2022-09-20 09:44:3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为拓展我校通识教师视野,了解国内外通识教育前沿理论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思维的教师队伍,916日至917日,通识教学部全体教师在线参加了第四届通识教育与当代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聚焦“通识教育创新与国际社会发展”,来自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4个国家的30位专家学者,围绕通识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创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通识教育与科技创新、通识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通识教育创新研究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首先由主办方、武汉商学院校长彭瑜致开幕辞,并介绍了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的基本情况。

随后,英国牛津大学詹姆斯·克雷布院士分享了自己参与的开放未来项目,该项目让9万多名青少年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共建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青年决策导向性,其中谈判与沟通优势成为青年参与该项目中展现的最显著的特征。

美国菲尼克斯大学凯拉·坦宁教授从角色时间的关系阐述了碎片化的通识环境对青年成长的影响。凯拉·坦宁教授认为,如今,咖啡馆、茶馆、餐厅甚至农场都可能成为教育或办公地点,通识教育环境愈发碎片化,但青年承担的角色却日趋多元。这一现状对青年系统化思考和思维方式创新提出更多挑战,当代社会应当给予青年更多发声的机会,不能出现关于青年的决定,没有青年的身影的现象。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穆罕默德·卡巴尔教授将通识教育应用到了微积分教学中,认为应该营造挑战性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高级数学思维,用思维掌握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会上,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董珂辰教授以积极心理学在混合教育模式和心理健康的概念化为主题探讨了混合学习和大学关怀、心理健康研究概况以及积极心理学来管理心理健康和幸福的话题。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北京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任刘庆彬、日本帝京大学博士郭四志等学者也围绕现代货币理论在日本的现状、脱碳素产业革命等主题作报告。

一天半的会议不仅探讨了通识教育的新理念、新经验,还广泛介绍了“清洁能源、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粮食安全”等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体现了通识教育对人类命运的深厚人文关怀。全体教师都表示通过这次会议真正见识了全球通识教育的前沿探索,感受到了精彩纷呈的通识教育创新,大大开阔了大家开展通识教育的思路。

部分教师心得: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的讲座,李教授讲座的主题为通识金课是怎样炼成的,他提出了课堂五行,以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对课程进行了划分。最好的课程为金课,最差的课程为土课,因为是错误的知识,好多老师的课程为木课和水课。在职业伦理方面,大学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受益,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职业伦理问题。李教授侧重于关键词的研究,他认为关键词正是一把打开中国文化与通识教育之意义世界的金钥匙。

——何鹏程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车间里流水线上的产品,因此无法用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思维简单地批量生产。通识教育注重通过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方式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的潜质与精神气质。落实这种教育理念,离不开对现有教育模式的革新。与会专家的论述还让我认识到,通识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宽度,使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社会与自我,拓宽视野,陶冶心灵,融合创新,追求真理;又要体现深度,通过对某一学科专业的一门或者几门课程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学科专业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李金铭

作为历史教师,本次会议让我认识到,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注重传授知识而非分析推理历史的方法。学生得到的也只是从教师那里复制史实和史观,这种方式已经明显的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教育的需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掌握到应付一般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准则。信息时代需要人具备搜集和分析各种咨讯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历史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并以此为工具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与规律,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来实现使学生具备创造能力,积累经验智慧的作用。以此达到学史以明智的目的。

——侯宁

本次会议的主题之广泛、学者背景之丰富、来源国家之多让我大开眼界,也打破了对通识教育通常界限的认识。会议除了对教育的探讨,还邀请专家做了关于心理学、时间管理、日本的货币政策、脱碳产业革命等做了专题报告。乍一看好像和通识教育关系不大,细想却体现了通识教育的“通”,需要教师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厚人文关怀。同时,也说明通识教育本身也应该在课程设计、内容广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把全球关切的最新问题传递给学生。

——赵永光

本次会议启发我反思通识教育的内容。是不是只有古典的文史哲才是通识教育?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是不是或应不应纳入通识教育?是不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就没有现代社会科学的成分,或者说很少?我认为通识教育就应该是不断演化的。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的观点给了我了崭新的思路,李教授介绍,在现代社会,这类教育完全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像美国的公共电视台,有大众文化节目,会讲基因、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近年来,国内像阳光卫视讲英国历史,讲莎士比亚,这也是一种人文通识教育。

——冯梦龙

好的通识课堂要做到三点:本色、打磨、取镜。一、本色,本色就是自然,不能装,不能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空话、假话。我发现,当我发自内心的去认同一个理论,用最符合我特色的方式讲解给学生的时候我自己是最轻松的,也是最自信的,学生听得也最认真。二、打磨。如果暂时不能做到本色,可以打磨达到自然本色。经过千锤百炼打磨课程,可使课程呈现出春美如玉式的自然。三、取境。教师的讲课水平不是自己闭门造车就可以提高的,还要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与学生多交流,做到教学相长。

——李群群

微信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