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当前位置:首页>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 信息正文

作家书房第2期:从生活入手,解构作家创作过程

时间:2021年11月22日 23:4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11月16日晚,董玉文邀请创意写作学院作家、泰山文艺奖获得者段玉芝,给作家班小说工坊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

  作为作家书房第2期的嘉宾,段玉芝从获奖小说《李世民的胡子》回忆创作过程,让小作家们了解了一篇优秀小说是怎样通过组合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日常经验,从而成长开花的。

  董玉文先请段玉芝谈了一下关于“语言”的理解:“段老师,您觉得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文学作品语言?”

  段玉芝从著名当代作家苏童的中篇小说《我的帝王生涯》一书开始,谈到了苏童的语言艺术,之后又谈起了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祺等几位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作家,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几位作家的名字。

  接下来,董玉文请段玉芝分享《李世民的胡子》这篇小说的创作历程。

  段玉芝娓娓道来,先是给大家简述了这篇小说的大体内容:老沈的儿孙们都在国外,孤独的老沈有一天突发奇想,故意倒在路边看有没有人来扶自己,结果被一个叫平安的小孩拉起来,说:“老人家,您这么碰瓷不行的!”老沈惊呆了……

  段老师的讲述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小说渐入凄凉,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慢慢变成悲悯……

  故事梗概讲完,昃雯萱和张松岩异口同声提出:“恳请段老师给讲讲是怎么写出这么精彩的小说的!”

  段玉芝愉快地答应了:“我以前的邻居,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国内读的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后来都出国读博,现在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澳大利亚。长年累月,我看到进进出出都是老两口,当别人的儿女带着孙辈探望时,他们总露出羡慕又落寞的神情。他们与老沈一样,在国外住不惯。

  “偶然一次,我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少年让汽车撞得满脸是血,而有人证实,这个少年是被怀抱弟弟的母亲推下三轮车的,他们一家靠碰瓷为生。看完新闻非常心痛,我相信这位母亲这个家庭有很多的无奈与纠结,我相信少年也有自己的痛楚与梦想。

  “还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年并肩走在英雄山下——那不就是老沈和平安吗?一个洋留守老人和一个随父母从农村进城的少年形象逐渐清晰起来。《李世民的胡子》便有了初步构思,当然这时小说还不叫这个名字。

  “我朋友所在的工厂出了一个画家,自学成才。这个画家此时成了老沈的朋友,并送他一幅《步辇图》,平安说画中李世民的胡子特别像山羊的胡子,从农村出来的老沈很喜欢平安的这个比喻。意象在此形成,小说就定名为《李世民的胡子》,在此之前这篇小说有两个名字,我都不大满意。而李世民的胡子便有了丰富的隐喻,一老一少的忘年之情,老沈的期待与痛心,平安的愧疚与无奈,所以在小说结尾胡子再次出现。

  “小说中的其他细节生活中似乎发生过,但是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我给集中在一人身上了,当然也有虚构的成分,总之各种经验糅杂在一起。故事有虚构,情感都是真的……”

  同学们听得入了迷,跟随着段老师的讲述,仿佛打开了小说写作的大门。

  董玉文说:“段老师,我觉得这篇小说的题目非常有意思,起得非常好,如果不是这个题目的话,这篇小说甚至要大大减色?”

  段玉芝笑了,表示同意:“这篇小说的题目,曾经起了好几个,但是都不满意,当想到《李世民的胡子》这个题目的时候,编辑老师告诉我,这篇小说‘成了’!”

  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了解到一篇小说原来是这样写成的,明白了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只靠空想是不行的,有的时候更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来把一些文学形象、故事情节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小说。

  一个小时的讲座匆匆而过,同学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向董玉文要求,抽时间一定要请段玉芝老师再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以供大家学习。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采写:董玉文

  摄影:董玉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Baidu
map